20150405102400860

陸惟華教授在巴黎盧浮宮

繪畫藝術中蘊涵著豐富的美,關鍵在於發現。而發現又是一種審美的再創造。我們看了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波提切利、達.芬奇、拉斐爾等著名畫家的寫實畫,看了中國唐代李思訓、王維和宋代範寬的山水畫,再看陸惟華先生的“泰山神韻”系列、“春天的微笑”系列的畫,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驚歎藝術家獨特的視覺把握、個性化的感悟和創新的表現技法。這種創新的繪畫圖式與陸惟華先生的思想境界與藝術修養有著密切的聯繫。陸惟華先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熱愛繪畫,早年在中國師從吳作人、劉海粟、靳尚誼、陳逸飛等名家學習繪畫,後到比利時皇家美院學習油畫,師承歐洲著名藝術評論大師呂西安.馬薩赫( Lucien Massaert) 導師和歐洲著名油畫家迪迪.埃馬尤(Didier Mahieu)教授等,接受了中西方繪畫藝術的薰陶,又適應現代審美的需要,結合個人的藝術理解,選擇了新的視覺,創造出別具一格的“惟華風格”。我們要欣賞陸惟華的繪畫藝術也必須轉換視角、運用想像力去發現美。

20150405102432497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春暉》,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油畫作品《泰山神韻——瑞光熙照》120x240(cm)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朝暉》,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泰山神韻》,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遠景意象,這是陸惟華繪畫藝術新視角的一種表現,以水墨畫“泰山神韻”系列為代表。陸惟華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泰山,不是我們習慣看到的“近景意象”,已消逝危岩青松、蜿蜒曲徑、飛瀑流泉、亭台廟宇等近物。他的創新之處在于截取遠景泰山,轉換我們的視角,而且以系列的繪畫展示變換無窮的泰山。這與蘇東坡描寫的廬山的詩有相似之處:“遠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識泰山真面目,也就得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泰山的千姿百態。“泰山神韻”系列將泰山的“雄奇”特徵展現在“方寸”之中,時而聳立蒼穹,時而雲遮霧繞,時而溝壑縱橫。雖為水墨,不著色彩,但“墨生五色”,我可以從畫中看到春來山花紅爛漫,秋山楓葉紅於二月花,夏季閃電雷鳴逢急雨,冬季一片雪皚皚。清代畫家石濤有詩雲:“名山許游未許畫,畫必似之山必怪。變幻神奇懵懂間,不似之似當下拜。”陸惟華先生讓我看到了“變幻神奇”的泰山。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泰山神韻》,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泰山神韻》,布面油畫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泰山神韻》,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我們欣賞“泰山神韻”系列就要用“遠望”的視覺,把握簡化的整體的樣式特徵,從“系列”中找出變幻的意境,聯繫自身以往觀山水的記憶痕跡,移情於畫中,創造可觀、可游、可居的藝術境界。我們要在泰山的正與反、聚與散、斷與連、虛與實中領悟泰山的神韻。中國著名畫家齊白石說過:“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陸惟華已領會這句話的真諦,繼承了中國畫寫意的元素,又掌握了分寸。水墨揮灑,能把握整體特徵而不任性,既不媚俗又不欺世,創造出新的風格。

情感張力。這是陸惟華繪畫藝術創新的又一特徵,以“春天的微笑”系列為代表。藝術是情感的符號,視覺形象的適度誇張,會給人以強烈的印象,打破欣賞者的心理平衡,形成一種張力,喚起興奮、激發人的情感。陸惟華畫春花,與中國傳統的花鳥畫的風格不同,可以說是另闢蹊徑,融入了西方印象派繪畫元素。中國傳統花鳥畫強調“比德”,即以花比喻人的品德。如梅花,“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不畏嚴寒,冷香襲人,比喻孤傲、抗爭的品德。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又有“四君子”之美譽。而“春天的微笑”系列強調的不是“比德”,而是情感的張揚,愉快心情的渲染。畫的花沒有明顯的種屬特徵,沒有桃花、梨花、杏花、杜鵑花等春花的區別,只有紅花、黃花、紫花、藍花、白花的區別。從花與葉的色彩對比中突出花的鮮豔、攪動人的情緒,在花的微笑中獲得美感。系列展示的意境是多樣的豐富的,有“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的繁花似錦的意境,有“竹外桃花三兩枝”的優雅意境,有“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鴻運當頭”,紫氣東來的意境。在現代科學技術帶來負面影響的社會中,在物欲橫流、功利主義盛行的現實中,能夠欣賞到唯美的春天的畫卷,會使人心情愉悅,感到生命的躁動、人際的和諧,蕩滌心靈的污垢,沉浸在物我皆忘的詩意人生之中。

潑彩渲染。這是陸惟華繪畫藝術的技法特色。“泰山神韻”系列是潑彩渲染,“春天的微笑”系列也是潑彩渲染。用墨、用彩較粗放,成塊狀,少用線條,但注意濃淡、輪廓特徵,誇張有度。從中可以看到西方繪畫藝術時代轉向的痕跡。西方的油畫產生於14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已漸成熟。傳統的西方油畫重質感、光感、空間感、立體感、講究逼真,用彩比較細膩。但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現代派藝術發展,有的從寫實轉向寫意,重表現主觀的理解和情感,不求逼肖。陸惟華的油畫有印象派的技法痕跡,留有凡高、塞尚的一些元素,但又融入了中國的繪畫元素,審美習慣,沒有脫離國畫的根。

中國明代徐渭也有潑墨花的畫法,而陸惟華的潑彩花畫法又與之不同。徐渭是先潑墨,然後根據墨狀而因勢賦形,先無立意,隨手而潑。而陸惟華則是“意在筆先”,先有構思再潑彩,且以粗放、濃淡、結構見長。花與葉的顏色配搭巧妙、重視色彩的“表情功能”,如紅色的花彰顯熱烈、奔放、喜慶的表情;黃色的花彰顯歡樂、開朗的表情;綠色的花彰顯安詳、寧靜、朝氣的表情;藍色的花彰顯文靜、和諧的表情;白色的花彰顯純潔、天真的表情等。欣賞者用視知覺的“完形”的功能,綜合已有的人生體驗,創造美的世界。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春天的微笑》,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春天的微笑》,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春天的微笑》,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春天的微笑》,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春天的微笑》,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鰻》,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20150405102509668

 陸惟華教授新作品《深海不再安靜》,尺寸180x120(cm)布面油畫

陸惟華的繪畫藝術是表現與再現的統一,中西繪畫文化交融的產物,具有獨特的風格。我們欣賞陸惟華的繪畫,不要完全“忠實”於畫中的意象,限制欣賞者的想像,而是運用想像不斷“生成”創造出眾多的意象,獲得審美享受。

注:作者饒祖天系中國上饒師範學院原副校長、美學教授,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級顧問。

消息來源【萬藝網】

 

 

 

 

最新新聞

IMAGE 墨海閎規|葉慶良博士的跨界藝境與筆墨新路
墨海閎規|葉慶良博士的跨界藝境與筆墨新路 歐盟首都布魯塞爾消息 侯杏妹推薦 2025年4月12日2時30分,葉慶良博士書法藝術展在香港中環中建大廈藝術展廳隆重開幕。 主禮嘉賓陸惟華博士祝賀葉慶良博士書法藝術展圓滿成功 墨海閎規·葉慶良博士的跨界藝境與筆墨新路 ‍陸惟華/文 在香港當代藝壇那如嶙峋峭壁般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天地間,葉慶良博士以牙醫的獨特身份,鑿刻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藝術路徑。他跨界求索的軌跡,恰似古代賢者在金石之上鐫刻的銘文,既留存著傳統的深厚肌理,又不斷拓展著全新的藝術境域,令人讚歎不已。... Read More...
IMAGE 葉慶良博士書法藝術展在香港中環開幕
葉慶良博士書法藝術展在香港中環開幕 主禮嘉賓熱烈祝賀葉慶良博士書法藝術展隆重開幕 主人公葉慶良博士深情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前來祝賀 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大紫荊勳章獲得者葉劉淑儀女士致辭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香港書法學會主席容浩然先生致詞 乙巳暮春,翰墨生輝。2025年4月12日2時30分,香港中環中建大廈藝術展廳內群賢畢至,由香港文化藝術總會主辦的"葉慶良博士書法藝術展"在二胡悠韻中啟幕。此次展覽以"筆墨寄情·文化傳承"為主旨,彙集葉慶良博士近年力作,涵蓋篆隸楷行諸體,堪稱香港藝壇年度盛事。 葉慶良博士作為香港傑出跨界代表,既以精湛醫術享譽杏林——歷任香港牙醫協會會長、哈佛大學延續課程教授等職,1990年榮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又以深厚學養深耕墨海,其書法作品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全球華人書畫大展",更獲邀參與天津武清區委統戰部主辦的線上特展,堪稱跨界翹楚、書醫雙馨。... Read More...
IMAGE 暮春雅集|雙魚馬會的光影詩章
暮春雅集|雙魚馬會的光影詩章 歐盟首都布魯塞爾消息 侯杏妹推薦 陸惟華/文 暮春的風裹挾著薔薇香,將我們引入香港雙魚河馬會的湖光畫卷中。葉慶良博士、陸惟華博士、侯杏妹教授與廖國玲小姐同游于此,在水墨煙嵐與藝術雅趣間,共赴一場關於時光的慢調敘事。 墨韻凝香:方寸亭間的思想流觴 小亭四面環綠,簷角懸著的燈串尚未蘇醒,卻被攀援的藤蔓織成了碎金簾幕。牙醫博士葉慶良的書法彙報在此流淌,如古琴撥弦——他從倉頡造字的鴻蒙傳說講起,指尖劃過甲骨文的象形密碼,將東方哲思的留白與日本新書法的張力調和成墨色,在宣紙上暈染出“手術刀與毛筆共舞”的傳奇。當他談及篆隸的古拙如鐘鼎鏽跡、草書的狂放似驚鴻掠水,嚴謹的學術脈絡裡忽然漫出詩意:“醫學是解剖生命的精密,書法是重構靈魂的浪漫。”眾人靜坐聽風,看他眼中閃爍的星子,原是藝術與科學在靈魂深處的共鳴。 舌尖行旅:環球風味的味蕾協奏... Read More...
第五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走進廣州
第五屆國際城市文化論壇-走進廣州: 美麗灣區--藝術邀請展暨「中華時報」名人圍棋邀請賽、 首屆維多利亞(香港)國際攝影大賽入選作品展 國際城市文化論壇介紹: 國際城市文化論壇組委會和中華時報傳媒集團等機構,成 功在中國內地和澳門主辦了三屆国際城市文化論壇。第一 屆,於2018年在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紹興市舉辦,主題是 「中國城市與琴棋書畫的結合」。第二屆,於2019年在旅 遊文化名城廣東省陽春市舉辦,主題為「文化旅遊+」城市 與新農村文化旅遊融合」。第三屆,於2022年在澳門舉 辦,主題為「讓中華傳統文化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橋梁 和紐帶」。第四屆國際城市論壇系列活動:「美麗灣區--第 二屆美術作品雙年展(香港巡展)暨藝術品與金融價值論壇, 第三屆紫荊花詩歌獎(香港)•「和平與安寧」全球華語詩歌 大賽啓動禮,Г2021第二屆紫荊花詩歌獎(香港)「詩與遠 方」全球華語詩歌大賽」頒獎典禮,世界和平書法日】等... Read More...
IMAGE 侯杏妹陸惟華作品受邀參加韓國53回亞細亞美術招待展
侯杏妹陸惟華作品受邀參加韓國53回亞細亞美術招待展 歐盟首都布魯塞爾消息 韓國文化藝術研究會 ‍姜信雄會長飛鴻 展覽於2025年4月12-15日在首爾舉行 左起: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級顧問葉慶良博士,比利時美術家協會主席陸惟華博士,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主席侯杏妹教授,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廖國玲顧問在香港雙魚河馬會合影留念 賀函 致韓國文化藝術研究會姜信雄會長: 您好! 欣聞第53回亞細亞美術招待展於4月12日至15日在首爾盛大啟幕,值此藝術盛事圓滿舉辦之際,我謹代表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聯會、比利時世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向您及研究會全體同仁致以最熱烈的祝賀與最誠摯的敬意。 這場跨越山海的藝術之約,因您的引領成為亞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互鑒的里程碑,更讓世界看見東方藝術精神在當代的璀璨迴響。... Read More...
IMAGE 談潮汕陸氏宗族的源流
談潮汕陸氏宗族的源流 歐盟首都布魯塞爾消息 陸海揚供稿 校勘 潮州市陸秀夫歷史文化研究會秘書處 2025年3月 陸秀夫左丞相手跡 陸秀夫是南宋末年左丞相,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1279年(農曆)二月初六在新會的崖門海戰中負龍沒波,以身殉國,後被禦封為“忠烈王”並在江蘇鹽城建成“忠烈堂”,(在潮汕相傳為敕封“忠貞公”),其後裔遍及粵東。居住在潮汕地區的陸氏宗族,全部都是南宋末年左丞相陸秀夫後裔子孫。(1277年)陸秀夫被貶潮州,留下來的後代,至今已有七百四十多年歷史。代傳已達到三十世,五萬多人口。現從歷史角度,按收集到的宗族資料和各版本的《潮州府志》及各縣誌,對潮汕陸氏源流進行追溯,以達到正本清源目的。 陸秀夫左丞相 一、丞相祖陸秀夫 陸秀夫是一個文武全才、忠貞愛國的偉大人物,因其“久在兵間,知軍務”,通曉韜略,累官至大宋左丞相及樞密院樞密使。在南宋末年那場慘烈的海戰中 撼天地,泣鬼神,流芳千古。《宋史... Read More...